
5月2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浙江總站、技術局主辦的《CMG世界機器人大賽 系列賽》機甲格斗擂臺賽在杭州圓滿落幕。這是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格斗競技賽,也是一場面向全球觀眾打造的科普展演賽。賽事通過央視科教頻道(CCTV-10)、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社教、央視體育、CGTN新媒體在海內外平臺進行全程直播,帶領全球觀眾近距離感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改變。
賽事中精彩刺激的格斗招式與專業細致的科普解讀,讓更多人對“人機協同”技術在未來生活中的應用產生思考,也在網絡端引發了一場關于機器人技術能力與發展的討論熱潮。網友評論“這就是科技賽事的意義,在孩子心中種下創新的種子,未來可期!”
機甲選手激烈交鋒
精彩招式盡顯科技魅力
直播畫面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擂臺上走位靈活、出招敏捷的機器人選手們。
在前兩輪比賽中,出手凌厲的“緞機巧匠”PK運籌帷幄的“AI策算師”;走位出其不意的“甲胄木蘭”對戰招數扎實穩健的“能量樞衛”。比賽過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機器人運動控制算法精準處理多關節協同運動,實現毫秒級響應,迅速做出拳擊、踢腿、閃避等連貫且穩定的格斗動作,并且表現出優秀的平衡性,精準的打點和靈活的閃避技巧令人驚嘆。即便在對抗中被擊倒,也能通過動態平衡算法在短短幾秒內自主站立,展現出強大的快速恢復能力。
在最后的決賽中,“能量樞衛”超高爆發力率先出擊,一記迅猛的膝踢擊中對手;“AI策算師”踉蹌后迅速恢復穩定,隨后以一連串的直拳反擊打亂對手節奏成功獲勝。
人機協同默契十足
直擊仿生機械與智能算法
的硬核交鋒
這些精準又力量感十足的招式背后,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撐。本次賽事所使用的機器人采用國產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為了在賽場上展現出最佳狀態,參賽隊伍在賽前進行了大量訓練,不斷提升人機協同的默契度。
來自不同領域的操作員與機器人協同執行格斗動作,制定出多樣的格斗策略,從簡單的攻擊閃避到復雜的連招配合,每一個動作都經過反復練習。
而機器人自身的高爆發力動力系統為動作力量的輸出提供強大支持;仿生機械結構設計既能保證動作柔韌性,又能有效緩沖外部壓力;超大關節運動角度空間則讓機器人能更出色飽滿地完成格斗指令。
在訓練過程中,操作員們逐漸熟悉機器人的性能和特點,與機器人建立起獨特的默契,正是這種默契,讓賽場上的每一場對決都充滿了懸念與驚喜。
是機器人之間的激烈對決
更是趣味十足的科普課堂
本次比賽中,機器人之間激烈的格斗競技,不僅考驗機器人在復雜動態環境中的運動控制精度、動態平衡能力等核心技術,也展示出了我國機器人科技領域的先進技術水平。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機甲格斗招數背后隱藏的“黑科技”,本次比賽特別邀請來自北京大學、人工智能安全與標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系統實驗室、浙江大學的專家學者加盟。在賽事直播過程中,他們從機器人研發、人工智能、機械工程等多角度,分析機器人動作原理、控制算法和戰術安排背后的科技內涵,將復雜的技術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大眾。
這場機甲格斗擂臺賽,是人與機器人共同進化的一次重要實踐。正如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情感與認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主任王韜在活動中所說的:“機器人行業發展的目標應該是更好、更聰明、更有溫度地服務人類。”未來,智能機器人將在巡查巡檢、應急救援、工業制造、家庭服務等多種場景大顯身手。
如今,機器人在人工智能、人機協同、機械設計與制造能力方面正日新月異,我國在機器人產業鏈整合方面更具備系統性領先優勢。
點燃科技夢想,普及科學知識,從今年5月1日舉行的《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暢想者大會觀眾與機器人的零距離互動,到這次在機甲格斗擂臺賽上全方位感受仿生機械與智能算法的交鋒,再到未來總臺舉辦的機器人系列活動,為大眾打開了一扇了解機器人技術的重要窗口,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邁向通用化、智能化新階段。